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祝贺!6家社会组织荣获市社会治理先进集体和个人

时间:2024-02-21 15:04:13 浏览:48

2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2024年工作动员大会,隆重表彰2023年度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从全市2270个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理论研究、公益服务、枢纽型作用发挥三大领域推选,我市6家社会组织获评全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威海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威海东方福爱心联盟

环翠区鲸园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荣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威海市社会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威海市善若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 郭剑雄

文登区家和婚姻家庭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 姚曙静

经济技术开发区德苑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张春梅


社会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威海东方福爱心联盟

威海东方福爱心联盟由威海东方福珠宝董事长王辉发起,成立于2014年6月,联盟以“凝聚爱心,奉献社会”为宗旨,本着“对外奉献社会、对内寻求自强”的联盟精神,携手广大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爱心善举,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助力社会基层治理。

互惠互助,凝聚向善向上正能量。联盟以党建为引领,以公益为纽带,不断壮大社会公益慈善力量,从成立之初的150家爱心企业发展到目前的800余家。加强内部会员管理与服务,健全完善内部自治结构,定期开展互学互访,发挥爱心学者和联盟企业家的优势专长,组织开展各类金融、法律、经营、管理等公益讲座,搭建会员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

同心筑爱,共襄善举勇担社会责任。联盟成立以来,广泛开展“量体裁衣”式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先后开展了关爱老去的村庄精准扶贫项目,积极参与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常态化实施捐资助学爱心“1+1”活动,累计捐文化助学金687万元,帮助困难孩子近7000名。开展好人有好报志愿服务项目,聆听“好人故事”,发扬“好人传统”,传承“好人精神”,针对全市62位“中国好人”、“山东好人”、“威海好人”以及市级道德模范等,进行一个爱心小组精准帮扶一到两个好人家庭。实施大学生成长伙伴计划,走进高校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分享和指导,与威海职业学院达成就业合作,促进就业。实施幸福威海志愿者计划,到刘公岛旅游码头和高铁站践行志愿服务,开展关爱老人、慰问环卫工人、探望抗战老兵等服务活动累计超过 500 场次,参与爱心活动的志愿者1万余人次,累计捐助爱心款物达1200万元,直接受益群众 2万余人。


环翠区鲸园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环翠区鲸园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于2020年12月,成立了全省首家街道级社区社会组织学院,总面积4千余平米。通过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培育、专家智囊等多方发力,在提供能力培训、信息共享、创业扶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8月承接全省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会暨现场观摩会。

党建引领 专业联盟。一是夯实组织基础,社区社会组织学院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以特色化项目将专业元素与党建力量紧密结合,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公益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二是搭建有效平台,链接党建与基层治理智库平台全国18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取专业课程及专题培训。三是注入红色力量,自2014在全省率先探索社会组织构建基础上,深入挖掘居民骨干、能人达人等,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11家,延伸打造“1+8+N”社区应急响应体系,以“急转平”体系持续开展主题服务模式。

社会治理 凸显成效。深化居民自治成果,社区社会组织学院创新“1+3+X”专业化服务模式,链接40余家专业社会组织,累计开展特色服务项目56个,服务居民6万余人次,不断攻破居民自治、矛盾调解、物业服务、环境改善等基层治理难题,逐渐形成基层治理的“鲸治”品牌,推动鲸园街道引领环翠区乃至威海市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提档升级 赋能增长。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的延展提升,采用项目孵化和云孵化为一体的“双孵化”模式,孵化培育行业性社区社会组织20余个,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等基层治理痛难点;通过“市场+公益”双赢的运作模式,实现9家公益性社会企业的转型,创建“鲸管家”物业品牌项目,变被动为主动,由单一到总体,实现利用市场化、公益化手段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


荣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荣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动员、整合与服务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志愿力量,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把志愿服务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创新“志愿+信用”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农村不文明行为由10%下降到不足1%,社会矛盾减少22.8%。2021年2月,荣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被中宣部等18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一是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成立什么样的队伍”“志愿者有什么特长,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原则,组建党员干部、部门专业、社会组织、夕阳红、红领巾、百姓名嘴等六大类志愿服务队伍1530余支,从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万多场次,参与群众120多万人次。

二是丰富志愿服务内涵。以项目化运作推动基层治理“虚功实做”,聚焦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设计“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连续6年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项目1200多个,募集善款1000多万元。如暖心食堂“为老”项目,组织“巧厨娘”志愿者为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

三是深化“志愿+信用”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行为纳入信用管理,赋予相应分值,引导各村(社区)定期表彰优秀典型,累计表彰1.3万余个。通过正向激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政策理论学习、社区共建等活动中,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工作先进个人

1.郭剑雄,威海市善若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社会治理团队负责人,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社工师、首届齐鲁和谐使者、首届济南市优秀社会工作督导。近五年来,带领团队从三名社工发展成为拥有近百名全职社工的社会工作机构,先后承接来自山东省民政厅、威海市委组织部、威海市委政法委、威海市民政局、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检察院、环翠区委组织部、环翠区委宣传部、环翠区委政法委、环翠区民政局、环翠区文化和旅游局、环翠区妇联、环翠区团区委,经区、高区、临港区、文登区、南海新区党委政府,全市多个乡镇、街道委托的近100个社会工作、社会治理服务、研究、评估、培训和社区治理创新项目,服务数量达30万人次以上的,服务效果显著。

2016年5月,郭剑雄带领团队和鲸园街道合作,成立了威海市第一个街道级社会工作服务站参与基层治理创新服务。2019年5月,郭剑雄受环翠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委托,将社工站模式进一步复制推广和转型升级,成立环翠区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并协助环翠区在6个镇街成立了镇街级社工中心(站)。至今,郭剑雄带领的团队已经在全市10多个镇街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为基层社区提供困难帮扶、民生服务、矛盾化解、治理创新、疫情防控等服务,总服务达30多万人次。

为了更好推进网格化治理创新,郭剑雄还带领团队在多个社区培育矛盾化解志愿服务队,协助各镇街提供矛盾化解工作。目前郭剑雄带领的社会工作服务团队已经服务各类物业、邻里、家庭、上访等矛盾案件221例,为化解基层矛盾提供了重要的专业保障。

为了更好推进社会治理前沿地区对话,郭剑雄于2018年8月带领团队协办了威海市委组织部、环翠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全国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研讨会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论坛”。2020年至今,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专家学者,整合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等党建与基层治理前沿地区的理论与实务专家依托环翠区社会治理平台组建了“党建与基层治理智库”协助威海市推进城市交流、案例研究、学习考察、决策咨询等服务。


2.姚曙静,现任文登区家和婚姻家庭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多年来,运用专业技能为调解家庭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服务基层群众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威海市和谐使者”“威海市婚姻家庭辅导优秀志愿者”“威海市最美志愿者”“威海好人”等荣誉称号。

做和谐家庭的“守护者”。常年开展亲子、夫妻、婆媳等家庭关系调解服务,截至目前,已调解离婚纠纷1500件,劝和1125件。实施“让爱回家”“久久相伴”“情暖东城”“爱在天福”“橙彩巧娘—全职妈妈增能”等13个项目,开展个案800多个、小组活动480场次,直接受益20000多人次,间接受益60000多人次。

做化解矛盾的“智多星”。开展“爱驻我家”“欣赏+信任=爱”“交流的艺术”等社区公益讲座60多场次,受益人群5000余人。培育“春风化雨”志愿服务队,带领13名骨干成员常期活动在纠纷调处一线,已成功调处纠纷612次。建立家和“爱的提升”微信读书群,240多名志愿者早晚读书十分钟,传播爱、学习爱、懂得爱,直接受益人群达2000余人。

做服务群众的“多面手”。疫情期间开通“知心姐姐”热线,共接听热线1600多次,为610多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成功劝导2名抑郁症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承接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开展“一老一小一残一弱”特色服务活动308场次,直接服务8958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3.张春梅,经济技术开发区德苑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人,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培育发展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

一、打造枢纽服务平台,促进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发挥。成立经区首家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培育社区治理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24家,结合社区实际提供为老、扶幼、助残、维稳等领域服务21项,打造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力军,社会组织专业性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德苑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针对居民需求开展公益创投,先后实施全龄覆盖项目56个,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推动实施“一组织一项目”“一社区一品牌”,推出“老吾老”、“益路童盟”等系列服务品牌项目,每年受益居民1万余人次。

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参与社会治理效能提升。自2018年起开展“创益家”赋能工作坊,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陪伴参与式成长模式,每年对社区自组织进行理论赋能、实地指导10余场次,促进了社区志愿团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陆续培育扶持132家社区社会组织。2020年起面向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微创投,先后对“琅朗之声”爱相伴、“桑榆未晚 情满天隆”等26个本土化志愿服务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在社区内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向上向善氛围,提高社区自组织微治理能力水平。

三、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统筹联动社区治理新气象。以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为主线,2018年起先后策划组织“公益善集”、“生活大篷车”便民服务品牌和“爱在益起”五社联动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推广实行社会组织+社区书记+社区自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的“1+1+1+N”联动工作模式,落地实施社会组织与社区自组织“伙伴牵手”计划,每年开展助老扶幼、社会救助等公益服务进社区活动300余次,服务社区居民12000余人,为增进辖区居民福祉和创新社会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